“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的徐先生常常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各種交易和支付功能,一直很安全。5月30日,他使用網上B2C業務功能購買了10個Q幣,共計9元,兩天后,徐先生再次使用網上銀行業務時,驚訝地發現原來卡內應有的3290元竟只剩下了28元2角9分。
徐先生告訴記者,他使用網上銀行業務已經很長時間,平時也很注意安全,只在家里或者辦公室的電腦上進行網上支付。5月30日,他受朋友所托為其購買了10個Q幣共9元,騰訊的網頁顯示交易成功后他便關閉了網上銀行功能。
“不料才過了5分鐘,朋友就打電話問我為什么買了20個Q幣,我當時沒有在意,心想也許是不小心多買了10個Q幣而已。直到6月1日,我再次使用網上銀行進行交易時,驚訝地發現賬戶里只剩下了28元2角9分了!”
徐先生仿佛吃了一記悶棍,急忙向銀行要來明細賬單核對,這時他才發現,5月20日他購買了9元錢的Q幣之后僅過了2分鐘,他的賬戶便開始了自動劃賬。隨后的第一筆是繼續購買了10個Q幣共9元錢給自己的朋友,然后是劃向騰訊公司的兩筆9角錢,接下來的8筆分別以500元、1000元、760元、740元、9元、200元、20元、20元的不等金額劃給了不明賬戶,交易方式均為電子商務B2C業務。一頭霧水的徐先生馬上報了警,“網絡交易一向很安全,真不知道黑客是怎樣把我的錢偷走的!”
昨天下午,記者從騰訊公司公共關系部的程小姐處了解到,購買Q幣的用戶可以使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易,其中包括網上銀行,“騰訊公司的交易主頁是絕對安全的,不會被黑客種下木馬,而B2C線上支付功能本身就是要求網站必須取得工商銀行的認證。不過,用戶如果被黑客種下木馬,則他在瀏覽任何網頁時都會被不法分子監控并伺機獲得銀行卡號和密碼。”程小姐表示,如果徐先生網上銀行的資金是被轉入騰訊公司賬戶,他們將配合銀行和公安部門追查黑客的IP地址,將其繩之以法。
記者隨后和銀行網上業務交易咨詢部門取得聯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B2C電子商務功能是隨網上銀行一起開通的,個人用戶不必使用電子證書就可以進行網上交易。
“我們的網上交易業務都是進行高級別加密的,從技術方面講,黑客很難通過攻擊銀行交易平臺來非法獲取用戶的個人密碼等資料。我們也會提醒個人用戶在使用網上銀行功能時安裝本行提供的ACTIVE-X安全控件來防止惡意程序入侵,如果用戶沒有安裝該控件或者安裝不完全,就有可能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當然,如果用戶的電腦已經種了木馬等盜取銀行卡號及密碼的黑客程序,就會遭受損失。”
他建議,個人用戶應該積極使用電子證書來保護自己的賬戶安全,平時要及時殺毒,防止黑客在自己的電腦上種下木馬,盡量不要在網吧等公共場合使用網上銀行功能。